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某篇文章,開始使用Hexo 的旅程...
網路有蠻多教學和說明的
---
原本個人的使用目的在可以把部落格作為筆記的存放地
不過因為blogger在編寫的時候,實在是...(這樣一邊用一邊鞭好嗎?)
總之...就是現在使用的方式為 .md + hexo
又可以順便回憶先前學的一點點github和markdown語法
至於blogger繼續不定期更新(原本也沒寫什麼內容)
2021往持續output 的方向邁進
標準車刀依據
ISO 5608:1995 Turning and copying tool holders and cartridges for indexable inserts
訂定規格的描述定義,使用10個字元描述刀具的特性,一般而言前九個就足夠了
(第十個是若有特殊要求才額外加上去)
這部分的說明在各個刀具的型錄中都會有附錄,只是覺得太常需要翻找,
乾脆自己整理成一篇。
直接用例子說明吧
分成外徑(上) / 內孔(下) 刀桿兩種標示方式
圖片取自Union 刀具型錄
4. 刀片固定方式
C 從上方固定(刀片沒有孔)
M 從上方與孔洞固定(刀片有孔)
P 從孔洞固定(刀片有孔)
S 螺絲固定(刀片有孔)
不過有些刀具製造商也有自己所定義的標稱
例如 , Sandvik Coromant 使用 D 來代表由上以及孔洞的固定方式
Kennametal 使用 D來代表自己所設計的KENCLAMP 固定方式
5. 刀片形狀
很多工廠的師傅都會以角度或形狀做稱呼,
" 我要那個55度的刀片 "
"像這個我都用船型的刀片(35度)"
聽久了就知道他們在指的是哪一個。
6. 刀具 類別
圖片中所標示的角度,為刀片的接觸刃依逆時針到x 軸向參考平面的夾角,有些書上會以approaching angle 標示
7. 逃隙角大小 (flank angle)
參考ISO 1832 刀片的規範
8. 切削方向
另外一種判斷方式,參考你的手
手掌朝桌面,此時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刀具前進的加工方向(刃口)
刀具則是將裝夾刀片的那一面朝自己,刃口前進的方向如果跟右手大拇指方向相同,代表它是右手刀,相反的話則是左手刀。
但近期其實有可以倒著加工的刀具,這種刀具也不知道該算哪一類了...
9. 刀柄高度
10. 刀柄寬度
3. 刀柄長度(至刀尖點)
11. 刀片大小
刀片夾持系統
---
1. 刀桿材質
S : 鋼材
A : 鋼材(附出水孔)
C: 超硬合金(鎢鋼 Carbide)
E : 硬質合金刀桿(附出水孔)
目前常聽到使用習慣為,在L/D(註1) 3 倍以內使用一般鋼材的 刀桿,
3-5倍 可使用鎢鋼的刀桿,原因在於材料本身的強度較高,比較可以避免加工過程中,震動的
狀況。而若是5倍以上,則需要找抗震刀桿比較妥善。
註1. L/D ,指的是加工孔時深度與孔直徑的比值。
考量到刀桿的強度,懸臂樑的變形
\delta= F \frac{EI} {FL^3}
2. 內孔刀柄直徑
3.刀桿總長度
BT 為日本所訂的標準
CAT 則為美國
# 差異點
1. BT 的 斜錐面長度較CAT來的短,差約4mm ,因此使用的拉釘規格也有所不同
2. BT的法蘭厚度較厚,換刀機構的夾持fork 也會需要變更
3. BT的 拉釘鎖固的螺牙是公制的,CAT則是英制